用户名:
密  码:
资讯查询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我国建设创新驱动型矿业

发布日期:2017-12-04     来源:中国工业报      点击数:15731

        我国一直是矿业大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非矿业莫属。11月30日,2017中国矿业全产业链大会暨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指出,我国矿业行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已成为全球矿业中心和矿业大国,正努力向矿业强国迈进。但是,在201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矿产品需求疲软,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矿业进入“寒冬期”。传统矿业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只有加大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驱动型矿业,才能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瓶颈制约,提高产业竞争力,才能促进我国矿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

       矿业仍然有一段较快的增长期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指出,从全球和国内来看,矿产资源需求非常明显,说明矿业以及矿产资源和材料产业将是取之不竭的重要产业范围。当前,矿业产能过剩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不景气、我国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造成的短期过剩,矿业仍然有一段较快的增长期。根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数将从现在的18.5亿增加到48.8亿,预计中国、印度和东盟6国到2050年将增加13亿的城镇居民,而城市化的一个特征就是资源高度密集型的生产、消费模式。
       赵白鸽分析,从我国国内情况来看,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城镇化实际上刚完成40%还不足,正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过程。根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农业转移到城市的人口规模将达到3.2亿左右,就是说在今后几十年高速增长期里,还会有几亿人进到城市里。因此,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解决农民的进城问题,改善城市普通居民的住房条件,都势必带动钢铁、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重工业以及家电、家居消费用品等轻工业的发展。而这些都是以能源、矿产和矿物原材料作为一个有力支撑,也是对矿产资源消费强度最大的一个阶段。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矿业行业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探测科技创新战略,重点围绕我国紧缺大宗矿产资源、深部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推进成矿基础理论创新和勘查开发技术进步,不仅支撑实现了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能源保障,而且为矿业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乃至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和战略支撑。
       以科技创新作为矿业科学发展的支撑
       赵白鸽指出,当前,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孕育高性能产业,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一些重大科技问题原创性的突破,正在突破新前沿和新方向,一批重大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和新业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人工智能互相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更加轻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更加加强。
       曹卫星表示,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跨越这一关口,必须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向创新要质量、要效率、要动力,建立以创新为战略支撑的现代经济体系;另一方面,我国资源环境压力趋紧,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瓶颈作用日益凸显,要破解这一问题,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矿山,依然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创新。我国矿业行业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矿业绿色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促进矿业可持续、科学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未来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一个极其关键时期,资源仍将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显现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不仅为矿业行业,也为有关院校与科研单位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佳机遇。
       曹卫星强调,当前不仅中国,而且全世界都面临着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任务艰巨。只有加大产学研合作,才能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瓶颈制约,提高产业竞争力,才能促进矿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但是,以科技创新作为矿业科学发展的支撑,要做到以下几点:明确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中的地位;创新驱动必须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创新驱动必须与绿色发展相融合;创新驱动必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创新驱动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培育;创新驱动需要建立多层次、开发型创新平台。